岳霖审案:南宋官妓严蕊冤案始末小散配资
南宋淳熙年间,岳飞之子岳霖初任浙东提刑,便面临一桩棘手的案件。这位新上任的司法官员需要审理的,竟是台州官妓行首(花魁)严蕊。这位才貌双绝的女子不仅姿容出众,更以一手绝妙词作闻名遐迩。案情的复杂之处在于,此前理学大家朱熹在巡行台州时,已将严蕊收监,并对其施以酷刑,只为查证她与台州知州唐仲友是否存在不正当关系。
当岳霖抵达台州履职时,遍体鳞伤的严蕊向他哭诉冤情。这位饱受折磨的女子含泪吟诵了一阕《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词中流露的悲怆与无奈,让岳家将门之后的岳霖不禁动容。尽管这首词的作者身份至今仍有争议,但当时岳霖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最终判严蕊无罪释放。
放下案卷的岳霖长舒一口气,或许他想起了父亲岳飞当年蒙冤而死的往事,又或许在为朱熹与唐仲友这两位朝廷重臣的恩怨纠葛而叹息。然而这位年轻的提刑官不会想到,这桩看似普通的案件,竟会在后世引发持续八百余年的争论,至今仍无定论。
朱熹画像。图源:网络
案件背景要追溯到淳熙八年(1181年),浙东地区遭遇罕见大旱。时任宰相王淮举荐朱熹出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负责赈灾事宜。此时的朱熹虽以理学思想闻名,但其学说仅是宋代众多学派之一,尚未取得后世那般崇高的地位。在救灾过程中,朱熹目睹地方官员的渎职行为,尤其对台州知州唐仲友的作为极为不满。
展开剩余78%次年,朱熹连上六道奏折弹劾唐仲友,其中重要罪状就是指控其与官妓严蕊存在不正当关系。宋代官员虽有狎妓之风,但官妓与家妓性质迥异。官妓由官府统一管理,仅限在官方宴会上表演助兴,严禁侍寝。而据南宋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唐仲友与严蕊的关系显然已逾越这条红线。
严蕊,字幼芳,才情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唐仲友到任后,多次设宴召其侍酒。一次赏花宴上,严蕊即兴赋《如梦令》一阕:\"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小散配资,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这首词让唐仲友为之倾倒,此后屡赠厚礼,二人关系日渐暧昧。朱熹在奏折中直指唐仲友\"欲携以归\",存在\"逾滥\"之嫌,更未经官府许可私自为严蕊脱籍,严重违反规定。
为取证,朱熹将严蕊收监拷问。关于狱中情形,史料记载出现分歧。朱熹自称获得严蕊供词,而洪迈《夷坚志》等笔记则描绘了严蕊宁死不屈的形象。面对狱卒劝降,她凛然道:\"身为贱籍女子,纵使与唐大人有染,也罪不至死。但岂能妄言诬陷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这番掷地有声的言辞,在后世文人笔下被塑造成侠女形象。
宋朝对官妓的管理制度。图源:影视剧照
此案背后还暗含学术派系之争。唐仲友作为\"浙学\"代表,推崇苏氏蜀学;而朱熹作为\"闽学\"领袖,信奉程氏洛学。宰相王淮向宋孝宗解释此事为\"秀才争闲气\",因孝宗偏爱苏轼文学,最终对唐仲友从轻发落,并将朱熹调任他处。岳霖接任后,判严蕊无罪释放,这场风波才暂告一段落。
南宋文人笔记还记载了另一个版本:陈亮因唐仲友挑拨其与相好妓女的关系,遂向朱熹进谗言,称唐仲友讽刺朱熹不学无术。这个说法虽使豪放派词人陈亮\"人设崩塌\",但可信度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记载此事的洪迈与朱熹素有嫌隙。朱熹曾斥责主和派的洪迈\"奸险谗佞\",因此《夷坚志》的记载难免带有倾向性。到宋宁宗庆元党禁时,朱熹被诬\"伪学魁首\",关于他\"引诱尼姑为妾\"等流言四起,台州旧案又被翻出作为攻击把柄。
周密《齐东野语》成书时距案发已七十余年,增添更多传闻细节。至明代,凌蒙初更将故事改编为小说《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将朱熹塑造成心胸狭隘的伪道学,严蕊则被神化为贞烈侠女。这种圣人与妓女的强烈反差,使故事广为流传,但也使历史真相愈发模糊。
时至今日,严蕊案仍是台州有名的历史掌故。图为台州府城。图源:摄图网
参考文献:
[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2006年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中华书局,1989年
[宋]周密:《齐东野语》,中华书局,1983年
[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2005年
发布于:天津市日升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