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正以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引领电力行业迈向智能化新时代。近日红和古,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期间,两大电网企业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彰显了中国电力行业在全球能源变革中的领先地位。
南方电网:构建AI生态共同体,破解行业转型难题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索智鑫在大会期间表示,作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先锋,南方电网正加速深化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产业化进程。公司已正式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IPO申请,目标成为国内首家数字电网概念的龙头上市公司。
面对AI应用中的算力投资、模型优化、高质量数据集构建和应用场景开发等挑战,南方电网倡导建立共同体分担风险,强调国际合作与共赢。索智鑫指出,南方电网已获得国家数据局授权,开展能源数据空间试点,致力于构建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数据获取难和交易问题,促进数据共融共通。
在人才方面,南方电网致力于形成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解决技术与行业场景融合的问题。公司已从信息化工作转向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红和古,包括软件开发、数据处理、物联网平台和电力行业操作系统等,旨在克服行业壁垒,实现跨行业融合。
展开剩余67%南方电网还联合电力行业上下游伙伴,共同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领域电力方向)。该基地将提供测试认证、成果转化、产品开发、生态支撑等多元服务,打通电力人工智能技术成果从研发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预计到2027年,基地将形成超10大类典型行业应用场景的中试成果,服务超150家行业内外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实现人工智能应用市场规模年均增长25%。
国家电网:AI赋能智慧能源管理,引领行业创新潮流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大会上同样大放异彩,其“‘AI+光明大模型’打造超大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大师”项目荣获SAIL奖(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之星,成为能源领域唯一入选项目。该项目依托光明大模型的多模态认知与动态决策能力,构建智慧能源一站式管理“引擎”,打造“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能源生态体系,助力上海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级虚拟电厂,累计经济效益超80亿元,年均减碳量达51万吨。
国家电网不仅在智慧能源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还在电网生产作业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广泛应用AI技术。公司全面推广无人机智能巡检、变电智能巡视、电力智能作业等应用,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已迭代研发至第四代,无人机年智能巡检杆塔1000万基,大幅减少人工登塔次数。同时,国家电网还为11亿供电客户提供业务智能化办理,累计服务超2.7亿次,实现供电方案智能编制,效率提升7倍。
此外,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全球首发了“电力AI超脑机车”,该机车应用国家电网公司“光明大模型”,自主研发九大复合型智能体,构建起“环境感知-智能研判-空地协同-精准执行”全自主作战链,为电网安全与效率双提升筑牢防线。在面对极端天气挑战时,超脑机车能够迅速响应,显著缩短抢修时间,为城市电网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全球视野下的电力AI生态圈
两大电网企业的创新实践不仅推动了国内电力行业的智能化升级,也为全球能源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首席人工智能官菲利普·兰巴赫(Philippe Rambach)在大会期间表示,施耐德电气正积极将AI与能源管理有机结合,携手上下游伙伴推动技术创新落地,赋能企业实现节能减碳和智能化运营。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建立了AI创新中心,联合本地合作伙伴共同研发AI技术,推动AI解决方案在本地和全球的大规模应用。公司还倡导推动“能源数据共享池”试点,鼓励共享数据训练模型,同时保障数据主权,为电力AI生态圈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全球能源结构与电力系统转型的浪潮中红和古,AI正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破局者”。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正以开放共享的态度,携手全球电力生态伙伴,共同面对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引领电力行业迈向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未来。
发布于:北京市日升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